旧版网站
当前位置:主页 > 优化常识 >
微信小程序用完即走
  目前存在的产品,大家都知道啊,走的是流量的套路,一个产品好不好,成不成功,我们都习惯于用其积累的用户量或者活跃用户量去衡量。而应用商店里的手机应用,原生的、打包的,几兆的,十几兆的,几十兆的,各种各样,供君挑选。而我们的手机呢?以苹果为例,从最开始的4G到8G,到16G,再到前两年的32G、64G,和现在的超大容量128G,手机上装的东西越来越多,轻应用的理念应运而生。
  然后,11月初,微信的小程序公测开放。这是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提出“用完即走”的价值观之后的首次成果展示。“用完即走”一反当前的产品思路,剑走偏锋,从追求用户粘度到不需要用户粘度的思维转变,从用户的角度出发,目的在于给予用户一套快捷方便但又不耗费内存,与微信本身而言又能清除现有的信息超载障碍的解决方案。是回归“产品”原生概念的表现。
  广州APP开发认为,吃瓜群众既无须沉溺于对未来小程序的美好幻想不可自拔,也无须替传统APP的前途担忧。不要忘了,张小龙提出这个概念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。微信作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,覆盖了90%以上的智能手机,被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。微信的用户太多了,我们身边肯定不乏这样的朋友:临近月底,流量已经差不多用完了,也得想方设法保证微信的流量。但是,微信在线的人,真的有那么多消息需要收发吗?并没有。微信已经深入很多人的生活习惯,除非能够寻找到一个更好的产品来替代它,否则用户忠诚度绝对不会那么轻易地转移。张小龙是有资本用小程序去跟传统APP竞争的,但是别的应用就另当别论。
  另外是微信本身也存在的一个问题——缓存数据。各种各样的信息,朋友圈、微信红包群、麻将群、文字图片信息、公众号推送......日积月累,一个月不清理,微信的负荷能达到几个G,不仅用户体验不佳,其实电信运营商耗费的资源也是很多的。这是“用完即走”价值观存在的根本原因。但是,一旦微信真的成为了一个“超级应用”,各种类型的小程序加在一起,它还是现在这个几十兆的通讯工具吗?加上各种各样的缓存数据,现在动辄几个G的内存又能够满足它的需要吗?
  所以,对于这个小程序,我们还是保持一个单纯吃瓜群众的心态就好。更轻更快更好当然完美,但如果没有实现那么漂亮的目标也不要着急,给予程序猿们一点时间,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彩蛋砸下来。

在线客服

  • 网站建设: QQ
  • 小程序   : QQ
  • 微商城   : QQ
  • App成品: QQ
  • 软件代理: QQ
  • 400-0055-053